今天(25日)钻石配资,华北、东北、新疆等地高温天气持续。明天华北平原高温将明显减少,长江中下游多地高温发展。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京津冀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昨天白天,京津冀、山东中北部、新疆北部和南疆西部、内蒙古东部及福建东部、广东中东部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京津冀部分地区37~38℃,河北衡水和廊坊局地39.9℃。
今天白天,京津冀、山东中北部、新疆、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华南中东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中南部、天津西部、山东中北部、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南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中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 柳艳香:在高温时段正午时期,尽量减少外出。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比如戴太阳帽、打太阳伞,做好防晒措施等。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空调温度建议在26℃左右。温差太大的话,对体质较弱的老人、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户外工作者工作一段时间后,要定时补充水分,增加体内散热机会。在高温天气,要注意饮食,不要喝太多冷饮,要随时增加水分。
气温在35℃以上时
可称为“高温天气”钻石配资
最近几天,北方多地高温天气持续。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
高温形成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传说中的副热带高压。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空气下沉会压缩增温,另一方面,上升运动较弱,不易成云致雨。因此高压内盛行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
除去自然因素,高温天气的形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极端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城市中人工热源、绿地减少、下垫面属性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市区内温度明显高于邻近郊区的现象。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 柳艳香:高温在南方和北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北方的湿度比较小,所以表现出来的是干热特征,而南方的湿度比较大,表现出来的是湿热特征。湿度是温度的放大器,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就越高。
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
在高温天里,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明热得离烤肉只差一撮孜然了,气象部门发布的实况温度却没有很高呢?原来,人体对温度的感觉还受到气温本身之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柳艳香介绍,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差异明显,因为一般情况下,预报温度是在实测温度基础上预报的。实测温度是在距离地面1.5米高度的百叶箱内测量的,而且要比较通风,还要避免太阳直接辐射,所以实际是空气的温度。
而体感温度还会根据个人体质情况、穿衣情况、遮阴情况、是否在户外的某些地点、特定环境下的情况有关系。体感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会更大一些。
(央视新闻)
配配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