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监测预报,菲律宾以东热带低压正在以25-30公里的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传金所,将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并于7月19日早晨前后移入南海中北部海面,逐渐向我省中西部海面靠近,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14级左右,42米/秒左右)。
受其影响,18日夜间至21日,南海中北部海面、我省沿海海面风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到8~10级,阵风11~12级,台风中心附近海区风力13~14级,阵风14~15级。18-19日,我省雷雨增强,大部分市县先后有中到强雷雨局部(大)暴雨,20-22日,我省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的降水过程。
7月17日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
(简称“省三防办”)
印发通知传金所
要求各地各部门
做好当前热带低压防御工作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知要求
强化三防工作责任落实。当前热带低压可能发展成为强台风,风力影响大、灾害风险高。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严格落实“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各项工作。各级三防指挥部要牵头抓总,严格落实指挥长AB角制度。各成员单位要落实行业主体责任,做到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基层组织要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将防汛防风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台风期间,受影响地区镇街一级每天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在岗值班,村干部要在村居住,确保责任“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水文、海洋等监测预报部门要密切跟踪雨情、水情、风情发展动态,加密滚动研判,及时发布预警。特别是发布高等级台风、暴雨预警或预报结论将发生重大调整时,要提前通知同级三防办,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要及时提醒相关海域船只落实防风措施。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落实预警“叫应”,督促基层及时落实防御措施,并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乡村大喇叭等各种手段,动态发布台风、降雨最新影响和预警提示,引导公众主动防灾避险。各级防指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综合会商,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严格落实海上、陆上防风防汛各项措施。
强化海上防风措施。农业农村、海洋综合执法、海事等部门和各沿海地市要密切关注台风动态,摸清渔船、海上风电平台、海洋牧场和渔排养殖人员底数,提前组织商船、渔船及时避开可能受影响海域,组织海上施工作业人员上岸避险,加强无动力船舶、危化品船、挖沙船、运沙船、施工船、客滚船、科考船等重点船舶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滨海旅游景区、海滨浴场、海岛航线等防风管控措施。经综合会商决定,7月18日20时前,我省海域作业渔船全部回撤至南海区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作业,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7月19日12时前,全省海域全面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所有在我省海域作业的渔船(含乡镇渔船)就近回港避风;渔排养殖人员、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海上风电平台施工人员全部安全撤离;乡镇船舶、海钓船、游艇等禁止出海;跨海航线、滨海旅游景区适时关停。同时,督促我省在南沙海域作业渔船机动避风,在海南海域作业渔船按照当地防风指令落实防风措施。
扎实做好陆上防风防汛各项工作。要紧盯台风后续发展影响,把握台风登陆前关键期,深入开展以行业部门为主导的专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紧盯塔吊、龙门吊、铁皮屋、广告牌、户外帐篷等防风隐患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乡内涝、雷暴大风等安全风险,严格落实拆除加固、工程调度、应急管控、力量预置、人员转移等各项防御措施。要落实群测群防机制,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管理,强化林场、旅游景区、野外露营点、野景点等安全管控措施。要科学调度运用水利工程,做到提前预泄和及时蓄水相结合,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密切关注小水库、小山塘、小水电站、小堤围、小水闸和病险水库安全,加强巡查防守。要及时清理排涝沟渠、管网等设施的排水卡口,加强泵站等排涝设施运行维护,在下沉式立交桥、地铁、地下商场等重点部位安排应急排涝队伍,落实应急管控措施。要严格落实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九个必须”要求,加强外来人员安全防范,强化水上旅游、水上交通、水上作业、在建工地、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企业等各领域安全管理措施。要扎实开展“空屋行动”“净山行动”“挪床行动”,落实责任对接“三个联系”、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等工作要求,坚决果断提前彻底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并加强安置管理。粤西等重点地区要立足强台风正面登陆等最不利情况,提前做好“五停”工作安排。
强化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准备。要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传金所,加强周末值班值守和力量备勤,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送灾情险情信息,严禁瞒报、迟报、漏报。要统筹综合性消防救援、专业救援和社会应急力量等,提前向镇村一线预置消防救援、交通、通信、电力等抢险救援力量和装备,时刻做好抢险救援准备。要及时检查卫星电话、370MHz对讲机、备用电源等,强化“三断”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如遇突发情况,各地要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重要险情灾情第一时间报告省三防办、省应急管理厅。
配配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